binaryoptionsnewzealandreview
.jpg)
周三晚 22:00, 加拿大央行 公布 利率 决议,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. 25%不变,符合市场 预期。
此次决议有两大要点:1、加拿大央行将资产购买 计划规模下调至每周30亿加元,此前为每周40亿加元;2、加拿大央行对加息时点预期提前到2022年下半年。
决议公布后, 美元兑加元短线 下挫逾100点,随后在22:20一度失守1.25关口。
决议公布前,美元兑加元曾短线拉升35点。
加拿大2年期 国债收益率上升4.4个基点,至0.339%,为去年6月以来新高。
欧洲央行温和 言论推低 欧元区收益率欧元区国债收益率本月稍早曾大幅上扬,因市场预期欧元区加快防疫措施,将 推动经济前景走强,可能促使欧洲央行在6月10日会议上 放缓其PPEP购买。
这些押注上周推动欧元区基准 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 升至接近正值的两年高位,推动意大利国债的风险溢价升至去年11月欧洲央行扩大刺激计划之前的水平。
但欧洲央行总裁拉加德上周表示,现在讨论放缓紧急购债计划(PEEP)还为时过早,其他几位央行官员的言论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观点,消除了欧元区债券收益率的 上行压力。
欧洲央行执委会委员帕内塔周三表示,欧洲央行不应放慢购买资产的步伐,因经济复苏处于早期阶段,且通胀仍过低。
这令温和情绪进一步升温。
总而言之,人民币 升值不是货币当局有意为之,升值是一系列因素的结果。
第一, 人民币升值是美元贬值的结果。
5月以来 美元指数(90.0337,-0.0256,-0.03%)进一步 走弱,5月末跌至89.8467,较4月贬值1.6%,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在5月升值1.7%,人民币汇率指数升值1.5%。
811汇改以来,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指数的相关系数为63.1%。
2020年至今的相关系数提升至90%。
这说明人民币升值与美元贬值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。
第二,人民币升值是 中国经济和政策周期领先于 美国在汇率层面的体现。
全球疫情爆发后,中国最先遭受冲击,也最先从疫情冲击中恢复,中国经济同比增速的高点出现在今年1季度,环比增速高点出现在去年4季度。
中国货币政策始终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,并没有无节制的总量宽松,更多地采用了结构性政策精准施策。
去年4季度,中国社融增速触顶,今年3月以来社融增速加速回落。
美国的问题主要体现为货币政策再次进入非常规状态,且放松力度史无前例,再配合多轮的财政刺激。
美元指数走弱是不可避免的结果。
第三,4月以来中国证券投资项目资金大规模流入是人民币5月爆发升值动力的重要因素。
陆股通数据显示,今年前5月北上资金净买入规模为2082.76亿元,其中4、5月净买入规模合计1083.74亿元,占比规模超过50%。
境外机构4、5两月合计增持国债775.48亿元,而3月减持国债165.14亿元。
并且,今年前5月货物贸易顺差达到过去5年同期最高水平,前4月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达到数据公布以来的最高点。
国际收支形势对人民币近期升值有强势助推作用。
第四,美元进入新一轮 信用 扩张周期决定了长期内美元弱与人民币强的格局。
历史数据显示,美元信用周期与美元指数走势息息相关。
信用周期领先于美元指数,扩张指向美元走弱,收缩指向美元走强。
目前BIS的数据显示,国际 信贷占全球GDP的比重已经反弹至44.4%,已经从2013年美联储QEtaper以来的低点回升4.5个百分点。
由于美元是主要国际货币,国际信贷的币种以美元为主。
全球信用扩张意味着美元信用派生会形成更大规模的美元供给,超越欧元(1.2179,0.0006,0.05%)、日本等美元指数的篮子货币。
这样在信用扩张周期内,美元指数走弱也是应有之义。